社会实践

社会实践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/ 社会实践 / 正文

艺术教育系团委开展“寻迹非遗·丝续传承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
发布日期:2025-07-04 浏览量:

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,623日至72日,艺术教育系团委开展寻迹非遗·丝续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,13名师生围绕掐丝珐琅非遗技艺,以调研创作展示一体化模式开展了为期10天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。

活动前期,团队着重完成物资筹备、专项培训以及安全教育等工作。系统采购金丝、彩沙等掐丝材料,由团队指导老师安娜为成员们讲解掐丝珐琅历史、工艺特色以及系统的掐丝工艺培训。

6月28日至29日,实践团队师生走进陕西省文化馆曲江馆区、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非遗展览馆开展文化调研,通过讲解员深度解读、速写记录、影像采集等方式,系统学习了木版年画、剪纸、泥塑、皮影等陕西特色非遗展品的文化脉络与技艺精髓。特别是通过实物展品和场馆内播放的视频图画演示,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掐丝珐琅复杂的釉色烧制工艺。整个参观学习的过程让团队成员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为实践团队后续开展文化实践提供了方向,积累了创作素材。

随后团队进入创作阶段,实践团成员分为绘画组与手工艺组协同发力。绘画组以非遗纹样、传承人故事为灵感,设计融合民俗图案与田园风光的掐丝底稿;手工艺组则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结合,制作立体装饰画、文创摆件、实用杯垫等作品,部分成员还尝试融入数字绘画技法,探索非遗与新媒体的跨界可能。创作过程中,安娜老师全程指导,确保作品既保留掐丝珐琅的古朴韵味,又彰显青年视角的创新表达。按照前期的安排,此次社会实践团队共制作出40余件非遗文化作品,经过暑期的封胶、阴干等工艺将于9月举行“寻迹非遗·丝续传承”主题作品展。

   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以专业特色赋能文化传承,助力非遗技艺走进大众生活。通过“专业实践+文化传承”的模式,队员们不仅全面深入了解了掐丝工艺的历史文化,锻炼了专业技能,更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文化传承意识与社会责任感。指导教师安娜表示:“希望通过实践让青年学生成为非遗的传播者与创新者,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创意中焕发新活力。”队员们纷纷表示,未来将把此次实践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,积极投身文化传播事业,为弘扬和传承非遗特色文化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