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实践

社会实践

当前位置: 本站首页 / 社会实践 / 正文

“语润乡土 志愿筑梦”—文化传媒系赴千阳县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

发布日期:2025-07-19 浏览量:

  为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出的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”的号召,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文化传媒系组建“语润乡土 志愿筑梦”实践团,由系团委负责老师及广告专业教研室老师带队,深入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、千阳县闫家村。开展了一系列为期3天的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活动,以专业所长赋能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。

  在凤翔区六营村,实践团队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凤翔泥塑”的传承与创新。师生们走进泥塑传承人胡新明工作室,近距离观摩泥塑制作的“八步工序”——选土、和泥、捏塑、成型、阴干、打磨、上釉、烧制,见证一团普通黄土在匠人手中蜕变为色彩绚丽、寓意吉祥的艺术珍品。团队成员还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,记录泥塑技艺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发展困境,并结合新媒体专业优势,为泥塑作品拍摄宣传短视频,助力非遗文化“破圈”传播。

  随后,实践团队前往千阳县,聚焦当地两项非遗项目——千阳刺绣与剪纸。在千阳县闫家村刺绣馆,省级非遗传承人向师生们展示了千阳刺绣“以针代笔、以线代墨”的精湛工艺。从日常服饰上的花鸟纹样到节庆挂件中的吉祥图案,刺绣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描摹,也有对生活的礼赞。志愿者们在传承人指导下,尝试刺绣基础针法,指尖穿梭间,体会到传统技艺背后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匠心。

  在剪纸体验环节,市级剪纸传承人白老师现场教授“窗花”“喜字”等传统纹样的剪制技巧。红纸在剪刀开合间变换出灵动的造型,让志愿者们惊叹于民间艺术“一纸一剪刀,万象入其中”的神奇。活动中,师生们还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座谈,围绕“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”“青年一代在传承中的角色”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,为非遗活化传承收集了诸多青年视角的建议。

  文化传媒系带队老师表示,此次“三下乡”活动将课堂延伸到田野,让学生在实践中触摸非遗温度、理解文化根脉。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也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,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非遗传播,更多人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,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生命力。